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7月9日报道 7月7日-9日,以“刷新”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湖北武汉中国车谷举办。三天时间里,论坛共有超过60场演讲、12场议题讨论、1个联盟倡议和1场巅峰对话等环节,通过众多嘉宾的争鸣讨论,共议产业发展刷新未来。
在7月9日举行的蓝皮书论坛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初赛应该一直要延续到完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那一天。当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才进入了决赛,就跟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是一个道理。
朱江明还表示,从今天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到了26%,而且这个加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说目前还没有达到5000台、1万台每个月的销量,想再要上去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通过这八年的刷新,一轮一轮的,很多伙伴都淘汰出局,这是“刷新”所造成的。
谈及行业现状,朱江明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赶上了中国智造的节奏。智造在所有产业里面绝对超过50%以上的份额,新能源汽车超过了50%的份额,能够对得起中国智造这个称呼。
从2015年创立零跑汽车至今,朱江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一直长期看好。他认为今年全年平均的渗透率达到30%应该没有问题,照这样的速度,也许再刷新三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超过70%以上,“也就是到2025年会超过70%以上。”
以下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的演讲摘录,有删节。
首先还是非常感谢贾可老师亲自去杭州邀请我来参会,真的非常感谢!而且“刷新”这个主题也非常好。有了这个主题以后,我也对“刷新”这个词做了一些思考,有三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造车新势力刚刚有了一个榜单。从今天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到了26%,而且这个加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说目前还没有达到5000台、1万台每个月的销量,我想再要上去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通过这八年的刷新,一轮一轮的很多我们的伙伴都淘汰出局,这是一个“刷新”所造成的。
当然,后续竞争会更加残酷,拿到了每个月万台的销量也许就仅仅结束了淘汰赛,相当于拿到了一张入场券。我的理解,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初赛应该是一直要延续到完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那一天。当所有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进入了决赛,就跟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是一个道理。
对于“刷新”的我的第二点感想,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赶上了中国智造的这个节奏。因为智造在所有的产业里面绝对是超过50%以上的份额,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中国自主品牌也应该是超过了50%的份额。所以就是真正赶上了中国智造的称呼,能够对得起这个称呼,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做得非常棒的。
我的第三点对于“刷新”的感受,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今年达到30%应该没有问题。照这样的速度,也许再刷新三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超过70%以上,也就是到2025年会超过70%以上。
这是我对“刷新”的三点思考。
对于我们零跑来说也加快了“刷新”的速度,6月份我们的交付已经达到了11259台,多次实现了1万台以上的交付。我们1到6月份累计的销量也达到了造车新势力的前四名,累计交付达到了51994台。我们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和,而且6月份我们也顺利地达成了第10万台的下线。充分体现了零跑通过前面六年的蓄能开始有了一定的加速度。
我们零跑造车的逻辑是什么呢?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做电子的工程师出身,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作为一个电子产品来打造汽车。
怎么理解呢?因为新能源汽车从BOM成本结构上来看,70%以上是电子零部件,当然也包含了电池。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一个新能源汽车车企,就是所谓的要造一个有灵魂的车的话,电子行业工程师的总数绝对要远远超过70%这个数量,智能化、网联化、智能座舱都达到非常强,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家所喜爱的智能电动汽车。
整个零跑的研发体系架构就是按照这样来布局的,我们从2015年创立团队开始,我们就组建了从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全方位的研发团队。我们现在整体的分类分成“新三大件”,对于智能电动汽车来说,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未来的汽车,智能驾驶一定是决定你的成败,是决定你的地位。
对于智能驾驶,我们2015年从零开始,甚至从芯片开始,我们就是掌握了整个的全流程,从传感器设计、智造到AI芯片的打造,我们运行了整个全流程。在我们的C11和即将量产的C01上面,我们是整套系统从芯片到传感器,到整个流程,到所有的算法全部是我们自己打通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零跑确实在智能驾驶方面牺牲了一些初速度,因为不是拿来主义,我们是彻彻底底从头到尾去实现研发,从硬件到软件、到算法全流程的掌握。我相信通过今年、明年,以后我们的加速度也会远远超过一些我们的友商,我们完全有这个信心。因为我自己本来就是做AI出身,我在大华的时候,我们AI的工程师就有上千人,目前有一千多人,我们没有理由说在智能驾驶这个赛道上我们会落后于别人。所以我相信我们这方面也会越来越强。
在智能座舱方面,我们同样也是从零开始,我们2019年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上,就首先使用了一颗带红外传感的摄像头来识别驾驶疲劳和识别人脸、身份。通过这个系统,根据你的人脸身份来确定你的座椅位置,你的后视镜位置,你的音乐、你的爱好、你的空调等等,就是全方位地都可以调整到每一个特定驾驶者身份的一个原始的参数的设置。
在高通8155的平台上,我们也是首先极少数跟高通直接合作,从硬件、软件、功能完全自主开发的这样一个模式。同时我们实现了单芯片、三联屏,运行两大操作系统,我们的仪表运营是QNX操作系统,我们的座舱采用的安卓系统,带三个屏,单芯片完成,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高通公司完全的认可。在未来,我们还会跟高通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他们下一代的芯片上,我们将从芯片上去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包括我们也是第一个在8155上采用这颗芯片里面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来提供整个音响的所有的调音,目前全球在8155上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只有我们。
我们在2015年就布置了我们的动力部分,我们团队包含了电驱设计人员、减速机设计人员,差速器设计人员,还有控制器等等,我们在2019年5月份的时候就量产了八合一的电池,应该也是全球第一个集成度这么高用在电动车上。
后来就是根据产品的需要,我们不同的产品进行了不同结构的配置,比如说我们在T03的小车上,我们根据内部结构的特点,我们把四合一的控制器和电机、减速机进行了分离。而在C11上,我们就用了我们的油冷电驱,它可以用一款电机来前后布置,可以平置,也可以斜置。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有这样的设计能力才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配置。当然,我们也研发了发电机,增程器的发电机也是我们自己研发。
在电池方面,我们也是走得比较早、比较彻底,从2015年建团队,我们只购买电池厂家的电芯,包括后面的模组、PERC、BMS整体的管理系统全部是我们自己来设计。同时今年4月份我们也发布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CTC,也就是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这一款一体化技术我们会在9月底C01的车上进行量产。
CTC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增大空间,可以增大续航,提升整车钢度,因为它是一体化设计,当做一个结构来设计。
我们C01已经预发布,会在9月份进行真正的量产的发布,目前已经收到的6万多的订单。从外观设计以及我们的性能、功能、智能化的配置都得到了用户一致的认可。
我们零跑的每一款车上实际上都使用了我们很多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我们很多的核心零部件,比如说电池包,比如说动力总成、智能座舱,我们这一些产品的量产都能够排到电动汽车的前十名,规模越来越大。相信随着我们整车数量的增加,我们这个排名还会靠前。也就是说未来零跑不仅仅是一个整车公司,还是一个庞大的零部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