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乳业国创中心)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任发政介绍,乳业国创中心建设两年来,取得的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离不开政府、行业、科学家、企业界等各方的鼎力支持。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我们牵头建设乳业国创中心,联合共建单位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实体网络,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为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提供支撑。”
此次大会上,乳业国创中心推出十大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覆盖牧草种植、奶牛繁育、乳业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以创新驱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其中,乳业全链条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技术,可实现主动防控和风险前置,已助力国内1000座牧场风险筛查;行业首次发现乳深加工原料乳铁+骨桥蛋白,促进生命早期免疫发育作用;行业首创高纯度β-酪蛋白制备技术,实现纯度大于80%突破,得率比国际竞品提升20%,等等。
大会还发布了中国乳业科技创新热点,涵盖乳品与健康循证体系、功能性乳制品开发、“中国奶牛”育种新品系、深度开发高附加值配料、乳品环保包装创新等12项乳品前沿研究领域,多层次多维度阐明了我国乳业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课题组发布《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专题报告。该报告剖析奶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充分调研当前奶业发展形势,深入解析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具体实践,指出科技创新是中国奶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介绍,作为行业龙头,伊利不仅牵头建设了乳业国创中心,还打造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创新网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破解全产业链技术瓶颈,加速成果转化和应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高纯度β-酪蛋白制备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都有着伊利的身影。在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伊利早已取得丰厚成果,比如在乳铁蛋白领域,伊利首创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率先打破了国外关键技术壁垒。(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