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程善报道 11月29日一早,足球圈被一则法拍新闻刷屏了:2024赛季中甲新军大连智行俱乐部在网络上被大连市公安局提起司法拍卖,拍卖标的物为俱乐部100%股权。拍卖将于12月1日8点正式开始,起拍价为146.74万元,保证金300万元。拍卖结束日期为2023年的12月2日8点截止。竞买公告中提到,俱乐部人员工资社保及运营欠款约680万,欠款由购买方在交易后于12月5日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准入上报截止日前自行解决。
拍卖公告中还特别提醒,按照中国足协2024年职业联赛准入工作要求规定,在2023年的12月5日之前,各俱乐部必须递交相应的准入材料,因为需要通过亚足联准入管理系统的审核,如果逾期不提交将不再受理。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当购买方的一切手续不能在中国足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可能拍到俱乐部也会被取消注册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条拍卖信息的附件中,本来有两个附属文件,一个是中国足协相应规定,一个是股权转让合同文本,其中里面清晰地写着受让方丙方为“辽宁好物严选有限公司”,似乎大连智行俱乐部已经找到了下家。但是后来,这个附属文件却被下架了。这个无意间被曝光的丙方,应该是大连智行的潜在买家,至少是买家之一,而且,双方至少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接触。
消息在圈内迅速发酵,因为大连智行俱乐部创下了中国职业足球的一个先河——成为了自1994年中国成立职业联赛以来,第一个被司法拍卖的俱乐部。
大连智行的原东家是大连山海集团,以前的俱乐部高管也是山海集团的核心骨干。或许山海集团发现了集团前景堪忧,在今年的3月31日和4月26日,分两次逐步对山海集团的股权和管理层进行变更,剥离与山海集团的关联关系。也正因如此,大连智行才勉强打完了2023赛季,而冲甲成功后,俱乐部目前从工商注册手续上看是跟山海集团没有关系的。
但是从司法的角度而言,这个俱乐部的成立者和实际控制人都与山海集团脱不了关系,大连智行正因如此才会被列为司法拍卖标的物进入拍卖流程。而拍卖的目的,极有可能是要从收益中提取给因山海集团受到财产损失的人,这种司法拍卖跟我们常见的法拍房的意义并无二致,只不过拍卖标的物有区别而已。
2023赛季大连的职业足球再度陷入困境,大连人降级,而智行虽然升级成功但是却牵连上了官司,各种为了保证俱乐部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努力,包括寻找大连当地企业接手以及签订了拟转让协议,但是最终协议的价格还没有完全谈好,俱乐部就被法院强制执行,进入了司法程序,这样一来,所有的商务领域的协议都自然终止,俱乐部的最终归属要由司法拍卖来决定。如果一旦出现流拍,在规定时间内无人购买,那么就要继续被股权冻结,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度拍卖。但是如果错过了新赛季注册时间的话,俱乐部本身的价值就会一落千丈。
大连智行进入法拍程序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注目,而附带的两个问题同样令人关注:
第一,按照《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足球俱乐部转让规定》(足球字〔2016〕443 号):获得升级资格的俱乐部在当年低级别赛季结束后的一年内不得进行重要股权转让。买受双方可以进行实际控制的交接,但不能进行法律意义上的转让,并需承担相应风险。中国足协的这个规定,本身是为了堵住升级卖壳现象,但大连智行并非主动转让,而是被法拍,那么这种情况,足协会允许最后的购买方为大连智行在中甲注册吗?
第二,假如,是非大连的公司通过正常程序拍下了大连智行,并且他们想将俱乐部“迁徙”到母公司所在地参赛,那么足协会给他们新赛季的注册开绿灯吗?
这两个问题能不能走到考验中国足协的那步,目前还不好说,毕竟要先拍卖成功才有中国足协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