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可爱的小宝宝,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凑上前亲一口,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但是一个不适合的亲亲,很可能给宝宝带来健康隐患。近日,#婴儿被亲友轮番亲吻高烧近40℃#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亲不是爱!
也有网友疑惑:“哪家的大人不亲小孩儿,哪有那么夸张,亲一下,小孩就要生病?”事实上,“亲吻”的确可能会威胁到孩子的健康!
亲吻宝宝有这些危害!
⒈可能引起“亲吻病”
罪魁祸首:EB病毒
EB病毒,是疱疹病毒的一种,感染后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是俗称的“亲吻病”。
它大量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腺和唾液中,“口口”传播是它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亲吻、口对口喂食、公用餐具等都可以传播。
EB病毒虽然听起来陌生,但这病毒几乎人人都有。
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病毒,多是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感染。
绝大多数成人免疫力正常,哪怕携带EB病毒,一般也不会有症状。但是,一旦感染到免疫力较弱的人时,它就会兴风作浪了。
至于小孩子,他们免疫力差、抵抗力弱,当然也很容易感染发病。
感染EB病毒主要会出现以下症状:
发烧,持续一周左右,有些孩子可能持续发烧十多天。
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喉咙有白色脓样分泌物。
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部位主要在双侧颈部,一般在数天、数周逐渐缩小、消退。
还有的孩子会出现皮疹、肝脾肿大、眼睑水肿症状。
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还进了ICU,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目前EB病毒感染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也没有预防的疫苗,只能对症治疗,等待自愈,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2~4周。
⒉可能引起腹泻
罪魁祸首: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算是大家的“老相识”了。它也能通过亲吻传染给孩子,路径如下:大人感染了轮状病毒→上完厕所没有好好洗手就吃东西→轮状病毒留在口腔内→通过亲吻传递给孩子。
轮状病毒最爱坑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个月~3岁的孩子。
一旦被感染,孩子会又烧又吐又拉。
轮状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对症护理。腹泻期间最重要的是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Ⅲ、水、奶、米汤,或者稀释的苹果汁,能喝啥喝啥,多补充液体才是硬道理。
家人在亲吻宝宝时要注意这几点
不过,毕竟宝宝那么可爱,家长总会忍不住亲一口。为了宝宝的健康,在亲吻宝宝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不要亲嘴
即使是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也是不建议亲宝宝嘴的。大人的嘴巴里有很多细菌,嘴对嘴亲吻可能会直接把病菌传染给宝宝,而且也不卫生。
可以亲吻其他地方,比如额头、屁屁、脚丫或者背部等部位。
太小的宝宝不要亲
抽烟后不要亲娃
有的家庭成员会抽烟,二手烟和三手烟对于宝宝健康也有威胁,刚抽完烟的家人也不要亲吻宝宝了。
这几类人不能随意亲宝宝
除了爸爸妈妈,可爱的宝宝有时候也会被一些亲戚、长辈们“疼爱一口”。在这些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注意,不允许以下几类人随意亲宝宝:
1 有皮肤疱疹时
很多家长在嘴角出现疱疹时,都认为是上火,而不知道是自己疱疹病毒感染发作。
感染疱疹病毒的成年人,在有症状至痊愈前,都要避免接触宝宝,更不能亲吻宝宝。
2 感冒时
感冒的人不光不能亲吻孩子,接触孩子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
3 感染幽门螺杆菌时
幽门螺杆菌也是亲吻孩子过程中的典型“偷渡者”。这是种生活在胃部、不怕胃酸的细菌,能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主要感染途径“口口”“粪口”传播。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没有症状的家长,嚼碎了食物喂孩子,或者和孩子共用餐具、亲吻孩子,这些举动就有可能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4 有口腔疾病时
患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时,口唇部会有大量致病菌存在,这时亲吻宝宝,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宝宝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5 化浓妆时
化妆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接触到孩子的皮肤,很可能会引起皮炎或皮肤过敏,不小心被孩子吃进去也会有健康隐患。
除了亲宝宝
这些事也不要做
除了亲吻,以下这些行为也可能会把细菌病毒传递给孩子,大家也要多加注意,别掉以轻心。
不洗手就接触孩子
大人咬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
喂食时千万不要把奶嘴或勺子放在自己的口中试温度,更不要把食物放嘴里嚼碎后喂给孩子吃。
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和孩子共用餐具
为孩子准备一套专门的餐具,既方便又卫生。
综合武汉儿童医院公众号报道 原创 薛源 制图/易顺清